ballbet贝博从七大主力缺阵、平均年龄26岁的中国男篮以“残阵”出战亚洲杯,到以1分之差负于卫冕冠军澳大利亚队,荣获亚军,创造了十年来最佳战绩,还有两名队员分别入选亚洲杯最佳前锋和最佳中锋,这十几天内发生的逆袭太过神奇,以至于至今还有很多球迷回不过神来——他们怎么成为十年来最好的中国男篮呢?
这是很多球迷在赛后对中国男篮的评价。回想主帅郭士强选国家队球员的五大标准,就知道小伙子们为何这么能拼。
郭士强说:“第一点,要有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第二点,无论你是CBA球员、大学生球员还是海外球员,只要你有能力,都可以入选国家队;第三点,最适合国家队的球员,他可能不是最好、最优秀,但他可能是最适合这个团队的一名球员;第四点,最拼命的球员;第五点,球员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比赛中,我们看到赵睿带伤作战,胡金秋眉角被对手打得鲜血直流,仍然坚持作战,他赛后甚至说:“这都是小事,只要能赢球,让我付出自己的全部都没关系。我们要对得起球衣胸前的CHINA(中国)!”
这样的声音,球迷们很久没听过了;这样的球场“战士”,球迷们很久没见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郭士强打球时就是一位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今年的一场国家队元老赛上,已经50岁的郭士强依然在球场上拼命奔跑、疯狂抢分,还曾一度摔倒在地,把周围很多老朋友吓了一跳,但人家爬起来继续奔跑。
据媒体同行透露,这次亚洲杯赛上,郭士强在场边单手扶肩的动作并非在指挥战术,而是他试图缓解肩部疼痛的习惯性动作。在备战的每一天里,郭士强都是依靠止痛药来应对肩部老伤带来的疼痛。
从半决赛对阵新西兰队到决赛面对澳大利亚队,能清晰地看到郭士强在人员调配上非常精细,一方面保证全员上阵,另一方面保持全队尽量具有更充足的体能。在如今一切讲究快的篮球世界里,体能是确保取胜的重中之重。
同时,在精细化调配的背后,是中国男篮给予的充分准备。在集训开始之初,中国男篮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篮球馆的走廊里就张贴了这样一张海报,上面的内容是亚洲杯“四步走”的历程图:第一步写着三场小组赛的时间和对手,最上方写着这样一句话:“首战即决战,力拼小组第一”;第二步写着八强赛的时间和可能的对手,当时预测得很准,首选就是韩国队;第三步是半决赛的时间和对手,上面写的正是新西兰队;第四步是决赛的时间和对手澳大利亚队。上面还有全体队员和教练的签名。这种有的放矢的细致备战,为每一名球员提供了出征的底气。
有这样一个体现中国男篮敬业精神的细节,在亚洲杯决赛前的上午,由于没有时间前往场馆训练,教练组在早餐之后用胶布在酒店大厅里贴出来一片临时球场,供球队进行战术演练并安排针对性策略。记者发现,所用的胶布应该是医用白胶布。
此外据了解,国家队视频分析组的工作人员足足17天没有迈出过酒店大门,在房间里日夜奋战,准备技战术分析视频,直到决赛才第一次随队到球馆;从防伤防病,到紧急处理,再到每天持续到半夜的康复治疗,球员们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医务组也功不可没。
近十年来,这届中国男篮可谓天赋球员最少的一届,却是最团结、最具凝聚力的一届。
在国家队名单公布会上,有人质疑赵睿的伤病和情绪管理,有人质疑王俊杰没有国家队和职业联赛经历,更有人质疑高诗岩和程帅澎的能力,还有人甚至直言“不认识李祥波”……这些“不被看好”,只会让队员们证明自己的欲望更加强烈。
在胡明轩进攻表现不佳之时,朱俊龙接受采访时称:“我之前看到网上很多人说有的队员一分没得,或者是有的队员在场上没什么作用,我想说的是全队12个人,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所有人都有作用。教练一直对我们说,我们12个人团结一心,上场拼尽全力就好了!”
比赛中,我们看到赵睿多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高诗岩和程帅澎在防守端不仅拼抢进攻篮板,还不时有精彩的抢断,胡明轩在决赛上则得到全队最高的26分,三分球6投5中。
新西兰队在对阵黎巴嫩队一战中曾在落后22分的情况下实现逆转,而在半决赛面对韧劲儿更足的中国男篮,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在决赛前,卫冕冠军澳大利亚队赢对手基本都是20分以上,半决赛还赢了伊朗队40多分。很多球迷认为中国男篮对阵澳大利亚队如果输十几分,就相当不错了,完全没想到这一战大部分时间领先的是中国男篮,更没想到最后只输了一分。
“我们很清楚中国男篮的挡拆表现有多出色,他们确实给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澳大利亚队主教练亚当·卡彭赛后称,“他们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我非常尊重中国男篮。”
本次亚洲杯赛,中国男篮场均投篮命中率为49%,罚球命中率为80%,三分球命中率为39%,三项技术统计均列第一,这正是中国男篮将最团结和最具凝聚力的状态转化成强大战斗力的真实体现。
中国男篮焕然一新的表现为低谷中的中国篮球注入了强心剂,队员们不仅自身收获了成长的经验、自信心以及美好的未来发展前景,还收获到了球迷们强有力的支持。在半决赛对阵新西兰队一战最后的40秒,在沙特吉达现场的大批中国球迷齐声高唱《歌唱祖国》,让每一位观看比赛的中国人为之振奋。
期待中国篮球迎来更美好的未来,更期待生活中平凡的你我,也能上演一次次漂亮的逆袭!(记者 常明)